鴿血紅寶石比鑽石更稀少,其五彩繽紛鮮紅似火燄般的耀眼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何多產於喜馬拉雅山附近?我們對它又認識多少?
岩石就像記錄著地球歷史的一本日記,仔細閱讀從古到今的岩石,就可以建構地球自形成以來所經歷的種種地質作用及環境變遷。
航空業者對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量的努力,不遑多讓於平面交通業者。使用混合生質油料的石化航空燃油是必經之路,但在經濟效益上仍有改善空間。
不孕症是一個複雜的疾病,研究範圍涵蓋醫學、社會心理學,以及經濟等各層面。面對不孕症這個棘手的問題,從古至今,從中醫至西醫,都嘗試解決。
人類有方言,鳥類也有。如何懂鳥類的方言呢?在研究動物的聲音時,可借助現代科技,幫助我們了解鳥類的方言,但不是用聽的,而是用看的。
彈珠具有圓圓滾滾的體態、輕輕巧巧的動作被許多童心未泯的工程師活用,促進了機械產業的革新與發展,提升傳動元件的優勢與效率。
有關發現「天使粒子」的新聞在去年7月占據了重要的科學新聞版面,這個原先在粒子物理中認為是假設的粒子,如今在凝態物理系統中等效地實現了,將來可能應用在拓樸量子....
台灣山林棲息了多種野生動物,但牠們本尊的外觀如何?生態習性又是如何?透過紅外線自動相機,野生動物的日常生活將如電影〈楚門的世界〉般呈現在我們眼前。
電致變色系統具有低驅動電壓、著色後視線仍具穿透狀態、著色後不需以電力維持等優點。什麼是電致變色?它的歷史發展、元件結構及操作原理又是什麼?
若能在轉換效率、功率、成本,以及應用上有更大的突破,振動能源必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並且解決能源枯竭問題。
磷是人體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對人類非常危險的元素之一,磷的善與惡叫人捉摸不定。
與陸上動物的馴化相比,水生動物特別是海水魚類的馴化,歷史很短。海水魚類的養殖在幾十年前才剛起步,至今只有少數幾種魚被馴化。
環境空氣的良窳是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有些廠商為圖高利,利用夜間或不定時排放廢氣,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看不到也摸不著的空氣汙染將無所遁形!
拉曼散射與螢光放射似乎與人們日常生活搭不上關係,但若能了解拉曼散射與螢光放射的產生機制,或許就能了解這兩個科學詞彙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女性乳房除了哺乳功能之外,也是女性第二性徵的明顯標記而與女性自信有關,新興的生物列印技術未來或許有機會重建女性因傷病而致缺損的乳房。
郁永河採硫之行時,台灣剛入大清版圖,台北一帶仍屬蠻荒迷境。但對於現今大台北地區的居民來說,只要能見度不太差,都可從各個角度見到群山,大屯火山已非當年般地神祕....
高分子球是許多高分子鏈彼此纏繞堆疊後,以球狀結構呈現的物質。不同組成、粒徑、外觀與結構的高分子球,具有各自獨特的性能,而可以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經濟部能源局為鼓勵民眾選用省電燈泡與LED燈泡,以取代壽命短又耗電的白熾燈時,推動了「換盞燈,愛地球,白熾燈汰換」計畫,極具親和力的「北極熊阿光」應運而生,....
許多科幻電影中出現的情節都有其物理基礎,甚至像〈星際效應〉更聘請了科學顧問,以相對論來說明時間的相對性,並闡述「蟲洞」的概念,但也有些科幻電影的情節是違反物....
纖維科技的發展實在一日千里,短短百年間,伴隨著電腦科技、奈米材料、光電加工與自動化等技術快速地進展著。Logo纖維隱藏著高技術難度,如何克服勢必引發一場紡織....
我「鋁」是一種很重要的商用金屬元素,其應用小到鋁製的易開罐或鋁箔包,大到飛機的機翼上,都可看到我「鋁」的存在。我「鋁」在地殼中的含量排在第三位,僅次於氧和矽....
幽暗微明的宇宙深處,兩顆中子星正跳著華爾滋,地球上的重力波探測器正從點點星光想像宇宙的真相,在重力波轉換的音頻間,窺探星河光塵的密語,聆聽宇宙的交響詩。
「沒有任何一個物理定律或自然法則會阻止人類追求長期的繁榮與永續發展,因此我們的成敗完全取決於自身的選擇,以及所採取的行動。」─羅森費爾德
一般人會把「引水人」解讀為從事鑿井抽水,或清水溝、接管引水的工作,更有人聽音辨字誤認為「飲」水人。可見引水人雖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卻也是不被社會大眾普遍....
綠光雷射筆幾乎人人唾手可得,但您了解綠光雷射產生的方式嗎?事實上,這是非線性光學的現象之一。非線性光學是現代光學的嶄新領域,由於可以用來產生各種不同波段的同....
根據圓管中聲阻與管徑平方有反比的關係,若把圓管的孔徑縮小到一定的尺度,聲阻應會顯著地增加,聲音的吸收效果就會更好。
碳纖維很難生產,但應用很廣。你可以輕易地找到碳纖維各式各樣的應用,但是關於碳纖維的核心製程很少揭露,原因是碳纖維的前驅物通常是合成出來的,每一種前驅物都是大....
希望透過唐獎的頒發,能產生更多有利於地球、有利於人類的重要研發成就,發揚中華文化,讓世界變得更好。
因為人類有理解譬喻的能力,才能聽得懂如《一千零一夜》般的故事。譬喻不僅是語言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思考、推理等認知活動不可或缺的。
建築的核心是「人」,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創意階段的理性思考,以及在創造階段的感性思考,才能成就好的建築。
船舶設計技術的改善具有巨大的節油潛力,能為海運業節省約30%的油耗,並能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